前端人该如何持续学习
1. 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
将学习分为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:
- 被动学习:在工作中,因为客观需要而去学习(比如实现产品经理提出的需求、设计一个技术方案、跳槽面试等)。
- 主动学习:主观地去为了个人成长,主动自己去学习(比如看书、阅读公众号文章、看社区开源项目源码等)。
从目的来区分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:
- 被动学习: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,为了吃饭。
- 主动学习:提高核心竞争力,为了更好地吃饭。
2. 被动学习
2.1 工作
在工作中,需要学习的场景一般就两种:需求和产出。
- 如何实现这个需求
- 如何更优雅地实现这个需求
- 如何设计一个技术方案
- 总结最佳实践
- 如何调试、看日志,如何定位问题
总结来看就是一个如何在工作中解决问题。在此基础上,我们会想办法将它总结、输出。总结的过程一定是一个学习的过程。
2.2 面试
a、知识总结:每一次总结都是一次很好学习的机会。总结自己掌握的前端知识体系。总结知识体系的过程是一个查缺补漏的过程。遇到没掌握或者了解不深的知识点,务必去了解、搞清楚,否则就不算掌握。
总结自己做过的项目:
- 难点、亮点
- 技术架构
- 最佳实践
- 涉及到的所有技术点都可以挖一下,看看有没有某个点是自己描述不清的
b、刷题:刷 LeetCode:剑指 offer、大厂题库、归纳总结。
c、背题:很多前端理论、方法论的知识点还是需要强行记忆的,因为你平时根本不会去记忆特别完备的理论。
d、复盘:去面试一轮,复盘面试过程,查缺补漏。总结遇到的面试题,理清思路和参考答案即可。
3. 主动学习
3.1 书
书中自有黄金屋,书中自有颜如玉
作为前端开发者,工作之后可能确实很好机会接触书籍。但是,书籍可以提供完备的理论和方法论,通过书籍可以体系化地学习某一领域的知识,这对于个人的知识深度非常有帮助。
特别是一些计算机基础的知识点,非常适合通过读书来学习,比如数据结构、操作系统、算法、网络等。这些理论知识在非常长的一段时间都不会变,你可以放心地找一本非常著名、评价非常高的书来慢慢啃,而不用担心它的时效性,一定是受益整个职业生涯的。
看书的目的就一个:打破砂锅学到底,成为理论王者,指导实践。
推荐书籍:来自前端早早聊的推荐
关键方法:选书、屯书、看书、总结。
3.2 社区
这里的社区指的是一些社交平台和技术社区,包括 GitHub、知乎、掘金、Twitter 等。
通过社区途径学习的关键词主要是两个:
- 持续关注
- 取其精华
关键方法:持续关注和积累,保持好奇心。
GitHub
可以 follow 一些比较活跃的大 V,看他们的日常动态。
选择他的某些仓库,点进去看看 README,了解一下这个仓库干啥的,感兴趣可以写个 DEMO 玩玩。
准确地说,就是通过大 V 的眼睛去发现一些 GitHub 上的新东西,扩展视野。
知乎
关注大 V 发表一些看法,通过他们能了解一些平时没关注的知识点。
高质量原创文章。
新轮子 or 新玩具。
掘金
掘金是目前国内比较火的一个前端社区了,还是有非常多值得阅读的文章的。
可以每天刷刷首页的推荐流,取其精华,发现高质量原创文章。
3.3 公众号
公众号的特性:
碎片阅读。由于公众号的表现形式决定,它适合上下班,睡觉前,吃饭后等碎片时间阅读。
主动触达。公众号是通过 push 的形式推给用户的,也就是说,我只要关注了公众号,就会接收到文章推送,不用担心因为“懒”而不去学习。也就是所谓的“饭来张口”
非 “喂猪”。公众号和现在流行的短视频不同的是,它不是推荐算法,可以通过公众号看到各方面的文章,扩展视野
关键方法:聚焦、持续。
聚焦
关注 1-3 个前端垂直领域公众号。
关注 1 个计算机领域公众号。
不要在花边新闻和标题党上浪费时间。
持续
通过标题判断是否值得阅读。
通过内容判断是否值得收藏。
Mobile 端碎片阅读。
PC 端深度阅读、分类收藏。
3.4 知识付费
首先,知识付费存在即合理。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,想想,别人为啥平白无故教你,然后来卷他?所以,想要让别人教你一些东西,还是要等价交换的。当然,这个价不能太贵。
其次,我们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。不是所有的付费知识都是值得的,有些很好,有些真的很辣鸡。
比如想学 webpack 的时候,繁杂的配置和流程,如果有人能体系地指导一下,就非常好;再比如浏览器原理,这东西就很抽象,没有实战经验,就需要有经验的前辈给你总结一下。
关键方法:定向搜索自己需要体系化的知识点。